[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之我见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3:27:3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作者通过艺术虚构来反映生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根据小说的这些特征,小说教学应兼顾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在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为它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从人物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例如,我教《鲁提辖拳大镇关西》一文时,板书课题后,由学生补充介绍了选文前段的内容,然后我说:“有朋自远方来。”学生齐接:“不亦乐乎!”随后我把“乐”字写在了黑板上,并用箭头指向课题的“打”字。“为什么由乐而打呢?”学生有疑问,便产生了阅读课文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出了故事的情节,把握了事件发展的脉络。从“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到“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这一情节发展变化中,学生们又理解了鲁提辖“粗中有细”的多重性格。从激怒郑屠到三拳打死郑屠,学生们有理解了鲁提辖另一个性格侧面:有勇有谋。而这两个性格侧面的形成又是鲁提辖富有正义感的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再从鲁提辖的结局“......;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可以看出社会与鲁的性格的不包容性,即矛盾性:社会黑暗,恶人横行,好人遭殃。顺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分析,柳暗花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心思想也就跃然纸上:表达了被压迫人民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这样从分析情节入手,学生易于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来源:www.examda.com

  二、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主要人物性格来源:www.examda.com

  人物的性格在情节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情节影响人物性格的发展。但情节本身也是一定性格的人物间发生不同关系(联系、矛盾、同情、反感等)的必然结果,不同性格的人物之间会造成不同的必然结果。在情节显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人物性格也决定着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小说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从而把握好小说的创作意图。

  我在教《夜走灵官峡》一文时引导学生理出了“走——不走——再走”的情节之后,继续分析探讨为何有这一发展变化。“我”走,是因为任务在身;“我”不走,是因为天黑,雪大,路险;而“再走”这一情节发展,则应引导学生分析成渝的形象,通过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的细致描写,学生获得了深刻感受:成渝聪明机灵,淳朴可爱。可爱之处在:他七、八岁年龄把照看妹妹当作一项任务完成,他关心天气,生怕下雪停工,他以爸爸是“开仙(山)工”而感到骄傲,在理解成渝性格特征的同时,他的父辈的优秀品质、战天斗地,忘我劳动的工人群体形象便也鲜明起来了。“我”、成渝的父母及修路工人,三类人物性格品质是相互联系的,是感染包容的,“我”再走,这一事件结局也就成了必然结果。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歌颂了在成宝铁路工地上,工人们不畏艰难、忘我劳动的主人翁精神。

  三、小说教学不能忽视对环境描写的分析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以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发展的作用为例,《七根火柴》一课的主要人物——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就不仅仅是情节发展的结果。从情节来看,文章安排为:无名战士保存了七根火柴;托咐卢进勇转交给部队——无名战士牺牲——卢进勇追上部队,火柴给部队带去了温暖。单从情节分析平淡无味,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细致的环境描写。小说开始便写环境:草地气候瞬息万变,此时风雨交加,气候寒冷,写卢进勇又冷又饿,突出了过草地中大部队对火的需求,写卢进勇全身湿透,说明保存火柴的艰难,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有一位比卢进勇伤情更重,饿得、冻得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士却等待着“托咐”。无名战士的崇高形象就是在作者描写的恶劣环境中高大起来的,学生在反复体味中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一心想着革命,一心想夺取全国胜利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篇小说没有细致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就不可能打动读者。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而具体的环境是小说创作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兼顾、三者相辅相成,但并不是平均用力,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总是为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服务的,教学时应因文而异,选择教学的突破口,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教学艺术。

  肖像、言行、心理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并且用人物的对话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诈多变、趋炎附势的卑劣形象。

  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冰心先生写的《小桔灯》,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艰难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电话的神态和制作小桔灯的娴熟动作都会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们从中看到她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课本有一篇情趣盎然的小说《核桃的秘密》,文中运用了精妙的人物心理描写。其中,有直接倾诉思想活动的人物内心独白;有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表达的美好理想。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十四岁的红军小战士纯真的童心。

  以上,介绍了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其中的几种,以求全面、形象、具体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相关文章


[名师课件]“陌生化”与阅读教学
[名师课件]谈小说的心理描写
[名师课件]阅读教学中的常态和异态
[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以写促读法
[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之我见
[名师课件]小说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专题讲解]古诗词鉴赏十“注意”
2007年英语高考复习之短文改错篇
[专题辅导]怀古诗词鉴赏要诀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