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0:48:4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一节 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朝的建立
2.隋的统一
开皇九年(589)正月,灭掉割据建康的陈朝,并于次年平定了南方各地地方势力的反抗力量,最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隋朝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统一全国,其前提条件有几个:首先双方力量强弱悬殊。隋军51万8千人,而陈仅有10万兵力且无战斗力。其次,长期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统一安定,统一乃大势所趋。三、隋文帝在北周基础上,继续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改革,使国力日益壮大,而陈朝统治者不理朝政,整日沉醉于酒色诗歌中,国力日衰。这样南北均势被打破,统一已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隋统一的意义不仅在于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全国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的形成,这同样具有深远意义。正是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朝才获得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在感叹盛唐的政治经济结构及其社会生活诸方面时,不应该忽视隋朝统一的成就。

二、 隋朝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一)隋朝立国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经过270多年分裂割据混战之后建立的隋朝政权面临一系列长期分裂造成的后遗症,这是统治者想长治久安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2. 地方统治秩序的混乱,十羊九牧。
3. 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来源:考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1. 政治方面:
A改革官制
隋朝的官制改革,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官制方面,皆对唐及以后有重大影响。
在中央官制改革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B改革选举制(创立科举制)
C府兵制的发展
D改定刑律
2. 经济制度方面: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封建时代的哪一个全国性王朝,如果不顺利实现土地与农民的紧密结合,保证以农产品为基础的赋税的有效征收,就难以繁荣兴旺。
隋朝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猛发展,这与其继续推行均田制有密切关系。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隋朝在北周已经改制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均田制,改定赋役和户籍制,对货币和度量衡也进行了整顿。
A继续推行均田制。
B整顿赋役。
C整顿户籍制度。(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D营建东都与开通大运河

第二节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运河的开通,过去归因于隋炀帝的奢侈即为了更多地攫取江南财富。实际上,它也是当时巩固隋朝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政治上讲,当时隋朝统治全国,而国都偏居西北,在当时交通条件的局限下,不利于对全国的统治,早在文帝时,山东及江南各地就有反抗活动,而隋王朝深感“关河悬运,兵不赴急,”感到镇压不够及时。开通大运河,则南连江浙,北通河北,中间以洛阳为纽带,把原北齐与南朝陈境内两个潜在的反抗情绪最集中的地区,通过洛阳与京师紧密联系起来,这大大便利了隋政权对南方及东部各地人民的镇压。
从经济上说,是为了便于转运东南财富以补关中和河洛地区物资之不足。当时陆运成本高、运量小,而开通水运,便成为最好办法。
隋炀帝个人的嗜欲、也是其动因之一。
早在隋文帝时,曾开通广通渠,又称富民渠,以转运关中物资。
隋炀帝即位后,利用旧有的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其工程分四段:
1通济渠(连接洛水、黄河、汴水、淮水)。
2山阳渎。连接淮水和长江,此乃扩修旧有邗( han )沟而成。以上两段当年秋即完成。
3江南河。连接长江和钱塘江。这一段许多地方也是沿古运河的线路开凿的。
4永济渠。608年开挖。这是四段中最长的一段,引山西的沁水,南达黄河,东北继续从黄河的其他支流补充水量,直通涿郡。动用民工一百多万。
大运河南北贯穿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的经济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相关文章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七)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七)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