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0:48:4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元

第一节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陈桥兵变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政权建立后,宋太祖、太宗以及其后继者陆续采取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首先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文人知州,不兼兵权,以防唐史知州与节度使合一之弊。
其次,分割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权力。
第三,军事上,解除功臣兵权,调兵权归枢密院,让文人当节度使,或功臣元老充任虚衔,不带兵。杯酒释兵权。
第四,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第五,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戍全国各要冲地区,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二节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北宋前、中期的社会矛盾
“三冗”
民族矛盾。来源:考
“积贫积弱”
地方动乱。
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庆历三年(1043)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后主持新政。新政内容除厚农桑,减摇役外,主要针对“吏治”问题。
整顿吏治的具体办法是通过考核政绩裁减冗员、老朽;限制恩荫补官的人数;改革科举“先军论而后诗赋”,讲“经济之业”,以选拔能治天下的能干官员;撤小县为镇,不设正式官衙,减少官员数量等。由于直接从官员身上动手,招致反对打击,不一年失败。
王安石变法
宋英宗继位后,欣赏王安石,但受费后牵制,无能为。神宗继位后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自熙宁二年开始主持变法(1069)。王安石变法目的是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具体内容有:
青苗法。来源:考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来源:考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设立军器(监)。
以上十项新法,前六项为“理财”,后四项为“整军”,目的是“富国强兵”。同时,还在科举造才方面有些新措施。
《三经新义》。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书予以注释,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并作为各级学校的教材、科考的标准。王安石还写了一部汉字入门书《字说》。
科举改革。取消诗赋考试,以试策论为主。将明经科取消,只试进士科,但进士不试诗赋;只试经文和策论。
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评价问题。
从兵法开始,王安石就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另一批当朝官员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对青苗法收息、募役法收钱,反对最甚,变法期间先是王安石得势,司马光离开朝廷闲后洛阳写《通鉴》;王安石罢相二次,最后神宗死,哲宗继位,保守的高太后主政;尽废新法,重用司马光为相。在1086年司马光与王安石都去世了。
北宋末南宋初,朝廷上下认为大宋贫弱以致孤亡国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本世纪初梁启超作《王刑公传》才为王安石翻了案。解放后史学界知列宁说过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肯定乃至歌颂王安石成了唯一观点,并用“一分为二”的思路,司马光成了反面人物,代表作有漆侠《王安石变法》。“文章”中王安石被定为法家,获前所未有的殊荣,司马光成了儒家。“文革后”开始指责王安石靠聚敛富国,推崇习马光。再后来,对两人评价带上了地域色彩:江西人崇王,山西人抬司马光,则是想让历史人物为经济建设服务。
解放后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王安石代表中下地主利益,有进步性;司马光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腐朽保守。
元佑更化

第三节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一、宋辽关系
契丹是鲜卑族族的一支,是漠北的一大势力。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
南北面官制
头(投)下军州。
“澶渊之盟”来源:考

二、宋夏关系
党项是羌族一支,元昊于公元1038年称帝,建夏(西夏),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庆历四年(1044)双方签“庆历和约”;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封为夏国主;宋岁“赐”增至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此后双方战事减少,“茶马互市”增多。
西夏与辽也曾交战,形成宋辽夏三者相峙的局面。女真人灭辽和北宋后,西夏向金称臣。蒙古人兴起后又附蒙抗金,不久又联合抗蒙。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之。西夏之于南宋后期,立国共190年。

三、宋金对峙
女真的前身是隋唐时期的靺鞨,女真属黑水部。黑水转属黑水粟末的渤海国。五代时辽灭渤海图,黑水靺鞨又归附大辽朝。此时始称女真(辽兴宗宗真讳,又称女直)。
115年元旦,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府(是在江阿城南)。
阿骨打称帝后,将女真各部按“猛安谋克”统一编制
宋金“海上之盟”
1125年金俘辽天祚帝,辽亡。辽立国(916-1125)共210年。
西辽。辽亡前一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在伊犁河流域自立为王,都城在虎思斡耳朵(中亚托查),史称西辽。存在80年后被蒙古人所灭。
2、金灭北宋
1126年(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封城破,1127年三月二十七日和四月初一日,分两批撤兵北去,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北宋的统治到北结束。史书上称这次事件为“靖康之难”。
3、南宋的建立
在宗泽的支持下,赵构绍继大位,于1127年在南京(今商邱)继位,改之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因迁都东南称“南宋”。
原金军北返前,曾经主降派头子,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驻守开封,替金人守中原。赵构继位后张谢罪罪归附,迎赵构到开封。但赵构不敢在开封滞留,放弃中原,向东南逃窜。只留下宗泽等人驻守开封。宗泽留守开封,抵挡金军。力劝高宗回开封,不被采纳,忧愤而死。由杜充接任,但杜充投降金军,开封再度失陷。金朝在大名之北宋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后迁至开封代金人守中原。
绍兴十年(1141),宋金正式签署“绍兴和议”:
①宋向称臣,金封高宗为“大宋皇帝”;
②宋向金岁贡银250万两,绢25万匹;
③宋金东以淮河中流,西到大散关(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商(陕西商县)、秦(甘肃无水)之半予金。
完颜亮称帝时扩修燕京城,1153年迁都于此,称中都大兴府。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开始。随即经营开封,将兵力向黄河以南转移,1161年迁都开封。
宋孝宗隆兴三年(1163)双方签署“隆兴和议”:
①南宋 向金称臣,改为与金约为叔侄之国;
②疆界与绍兴时同,宋军放弃 收复的唐 地区;
③改南宋给金朝的岁贡为“岁币”,减为年支绢二十万匹,银三十万两。
隆兴议和后双方休战四十余年。
“开禧北伐”。
嘉定元年(1208)签署“嘉定和议”,内容有四条:
①南宋与金由叔侄之国改称叔伯之国;
② 界与绍兴时同,金军放弃新占的大散关以南地区;来源:考
③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区;
④一次性赔“ 军银”300万两。
南宋前中期近百年间与金签三个和议,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直约定以淮河为界,南北对峙。

相关文章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七)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七)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四)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五)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六)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