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思潮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1:43:3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

  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以最敏感的和动态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情绪的综合反映。当代社会思潮反映了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认识、要求、评价。

  从社会思潮的视角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流和本质是积极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重新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观念上所发生的历史性飞跃。

  从社会思潮的视角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社会思潮总是围绕着一定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发展主题出现和展开的。(二)社会思潮直接表达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要求和评价。(三)及时细密地捕捉、跟踪、把握社会思潮和社会心态变化的趋向,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四)社会思潮是新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问题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研究社会思潮必然要涉及到最敏感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焦点、人们关注的热点。
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流和本质是积极的,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重新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观念上所发生的历史性飞跃,反映了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中国人民正在形成的具有特定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观念。在研究群众性的社会思潮时,要注意在性质上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加以区别,但也不能忽视它对群众性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二

  平等问题历来是极为敏感、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平等是关系着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问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平等不是空洞的,也不是只在价值层面上看。主体平等在现代民法上的意义,甚至也并非单单是站在人文和人道的立场上去看。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他在美国所见到的事物中,最引起他注意的,“莫过于身份平等”,身份平等“赋予舆论以一定的方向,法律以一定的方针,执政者以新的箴言,被治者以特有的习惯”。15年后他又重申了该书“绪论”中所说的话∶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在美国,人们不仅在财富上平等,甚至他们本身的学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平等的。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口与美国大致相等的国家会像美国这样,无知识的人如此之少,而有学识的人又如此不多。因此,美国并不存在使求知的爱好随世袭的财富和悠闲而代代相传,从而以脑力劳动为荣的阶级。人在这里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比在历史上有记录的任何时代,都显得在财产和学识方面的更近乎平等,换句话说,在力量上更近乎平等。此外,不能认为平等在进入政界或其他界之后就不再发生作用。不要以为人们会永远安于在其他方面均已平等而还剩下某一个方面不平等的局面,他们早晚想要在一切方面享有平等。
  
  托克维尔对平等潮流感受的强烈性;他对平等潮流的必然性、普遍性的强调;以及把平等作为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中心事件和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的支配事实和基本标志的观点。
  
  托克维尔实际上认为人们已无可选择,必须接受社会将发展为一个平等的、或者说民主的社会的事实,领导者所能做的只是对民主加以引导,重新唤起对民主的宗教信仰,洁化民主的风尚,规制民主的行动而已。而且,如果说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知道平等的逐渐向前发展既是人类历史的过去又是人类历史的未来”的话,那么,这一平等的发展就还被赋予了一种上帝神启或天意的性质,企图抗拒它就等于抗拒天意,各民族只有顺应上天的这种安排。
托克维尔认为“平等”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因为平等是他们生活的时代的最基本特点。”其他思想家和学者虽然也曾指出过由传统社会转为现代社会的类似特征,但都不像托克维尔如此把“平等”作为一个中心的范畴,并描绘得这样集中和鲜明。我们也许可以这样通俗地解释托克维尔的意思:在“现代”以前,世界上几乎到处都是等级社会,而自世界进入“现代”以来,到处都在走向社会“平等”。

  三

  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在思想文化的较深层面上接触西方,并认识到中国将不能不卷入一个由西方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之后,对平等是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现时代是一个平等要求呼声最高的时代,现代与古代就因平等而分野等方面与托克维尔有着类似的认识,例如,五四学生运动的早期领袖、《新潮》主编傅斯年在五四后不久写就的一篇未刊稿中自问:“现在是什么时代?”他的回答是:现代是在一步步以理性为根据、要求平等的长时期中的一级,近世史是要求平等的历史。最初一步的宗教改革,是觉悟的宗教信徒,本著理性,向教会要求平等的运动。后来的政治革命,是觉悟的人民,本著理性,向政权的僭窃者要求平等的运动。他认为:历史是记录人的动作的,人的动作不外两种方向:一是对优越的要求,二是对平等的要求。古罗马城内的争是下级对上级争平等的要求,古罗马城外的争是罗马人对外族人争优越的要求。希腊各城内部的争是对平等的要求,各城的互争是对优越的要求。对优越的要求是生物学上的遗传,所谓竞争之后最适者得其生。但人却有个超於动物的理性和人的同情心,所以在前一种要求之上又有平等的要求,这两种要求在近代古代都有,不过有消长的关系。在古代,事迹多从优越的要求而出;平等的要求虽然力量和意味极大且长,而所占据的面积非常的小。近代则是平等的要求向最大的面积伸张的时代,最后的结果将是社会上的“山渊平”。

  四

  在私有制条件下,不同家庭出身、不同财产状况的人,在起点上并不是平等的,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能获得均等的机会和条件。

  目前比较流行的甚至成为主导潮流的平等主张是“机会均等”或“权利平等”。它的出发点是要求社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同样的、平等的环境和条件,即起点的平等。它的核心是竞争,即同等条件基础上的能力竞争,优胜劣汰。它的社会结果,是使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平等∶一方面是“权利的平等”,即所有公民在信仰、良心、表达自由(言论、出版等),政治参与(投票选举)方面的平等,这方面的平等一般都被现代国家载入宪法,得到至少形式上的保障,不会被断然地公开否定;颇有争议的是另一方面的平等,或许可称之为“状态(条件)的平等”。“权利的平等”意味着你可以履行这些权利,如去发表言论或投票选举,也可以不去履行这些权利,但如果你可以去而不去,这并不说明你的权利与别人的同样权利是不平等的,并且,即使你去投票了,而投票的结果不是你赞成的,你投票与不投票的结果实际上一样,你也不可能抗议权利的不平等,只有在你被无端剥夺投票权、或者出现非边沁所说“一票只是一票,不能算作更多”的情况时你才可以抗议权利的不平等。这类“权利”的特点是∶你必须在使用中才能得到它,也就是说,你必须履行它们,你才可以说是实际地拥有它们,所以,它们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潜在的,虚拟的,而不是现成的,它们要求一定的付出,要求某种程度的参与,甚至需要一定的训练和培养。它们所含的“平等”实际上只是同等的标准,是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去对待所有的人,即所谓“一视同仁”,它们所持的是一种普遍的观点,所具有的合理性是一种形式的合理性,而由于现实中的人们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也就有了事实上的差别。
  
  “权利的平等”与否并不是从现实状态衡量,但“状态的平等”无疑是以现实结果为衡量的。“权利的平等”更关注人,关注精神领域、关注保持人格,“状态的平等”更关注物、关注经济利益,关注使所有人都得到均等的份额。这些份额是实际的,是现实可见的“利益”。“状态平等”无需对主体提出要求,它要求条件平等,利益平等,而由于人事实上有差别,它就实际上要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人,或用庄子的话说,是“以不平平”。

  社会平等不仅仅承认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原则,而且承认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必要性,肯定强者对于社会的更大贡献及对于同类的合作与同情精神,强调社会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自我调控,等等。

  平等的发展观至少包含三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公有财产权、私有财产权平等地受到保护,这是平等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是平等的创业机会。三是平等的就业权利。

  五

  平等是社会永远追求的主题,2005年7月11日第16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平等=授权”作为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着重强调性别平等。在当今中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


(作者:朱现领,振山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律师》杂志、《律师时代》杂志、中国律师网的事务代表)


相关文章


人的价值:马克思跨越时空的对话
关于律师劳动的思考--对律师职业的政治经济学探索
律师:你到底是开枪的,还是造枪的?
经济学家眼中的律师
平等思潮
崇尚计谋不守规则是法制之大敌
唐玄宗的英明与昏聩
从刑罚变化看社会进步
墙壁题诗,网上发帖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