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辨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1:41:0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摘要】 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认识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性思考。本文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和谐与不和谐,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哲学 思辩

  一、关于和谐、和谐社会
  
  1、和谐

  和谐是一种状态、和谐是一种平衡,和谐是临界点,和谐更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状态。讲求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大智大慧。我国历来就有“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政通人和”、“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之说。

  2、和谐社会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稳定的和谐社会。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

  中国历来有“和为贵”、“政通人和”、“和睦亲善”的民族传统。从孔子《礼记?礼运篇》,到陶渊明的“桃花源”;从康有为的《大同书》,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无不反映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志士仁人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描绘和追求。

  在国外,从康帕尼拉的《太阳城》,到欧文、傅立叶创办“和谐公社”;从法国无产阶级1848年6月起义,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一些空想家和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和谐社会的艰辛探索。

  3、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关“社会更加和谐”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指导思想。

  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内涵应该包括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党在新世纪之初及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既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心愿和追求。但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社会的和谐还只是一种理想和目标,现实的不和谐才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如何缩小差距,走向和谐才是我们当前迫切要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和谐总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旧的不和谐因素被消除,新的不和谐因素就会出现,社会就是在消除、克服、解决不和谐的因素中不断的前进、发展。

  二、和谐与不和谐的辨证关系

  1、矛盾规律

  矛盾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范畴是辨证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同列宁所说,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既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臆造出来的矛盾”。(《列宁选集》第2卷,第379页)辨证矛盾指的是对立和统一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是无法排除的。矛盾的对立属性为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统一性为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内部都包含着的相互关联、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又相互联结,彼此不可分离。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因而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有差别、有对立才有同一,无差别、无对立的纯粹单一的东西,就谈不到谁和谁同一的问题。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相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我们所说的差别和对立是事物内在的差别和对立,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因而差别、对立和斗争必然和同一性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

  2、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和谐与不和谐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和谐与不和谐,就是要运用矛盾的观点来正确认识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

  和谐与不和谐是社会的一对矛盾体,和谐是矛盾的同一性,和谐作为一种协调、平衡状态,并不意味着完全的一致,而是以存在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和谐,所以我们提出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并不是完全消除差别与对立的社会,而是让差别、对立在一个可以接受的限度内存在的社会,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不和谐是矛盾的斗争性一面,不和谐即意味着原有的那种协调与平衡被打破,原有的差别与对立突破了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社会处于极端的差别与对立状态,这也就意味着社会矛盾处于激化状态,这就需要化解、消除不和谐因素,以形成新的和谐。正确认识不和谐,就是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对立与差别只能在一个可以限度内存在,超出这个临界点社会就将面临矛盾激化的危险性。

  认识到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性,就要求我们要始终站在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逐步构建政权良性运作的最佳制度,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切实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良好传统和现代先进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体美德和精神心理,以确保社会的和谐、有序与安宁。

  3、和谐是追求的理想,不和谐是现实的存在

  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曾庆红副主席的概括很到位,既是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既让中国人民初步“品尝”到里世界强国的含义,又让中国社会“品尝”到了社会失调、社会失控的阵痛。

  当前,“和谐社会”已经成了社会最时髦、最流行的一个名词。其实,每一个社会的执政者都在试图将自己的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社会”。但是,并非所有的社会都能达到和谐。古往今来,因社会不和谐而矛盾冲突、矛盾尖锐、矛盾激化甚至导致政权垮台的社会不计其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和谐社会正是我们现在要努力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这也只有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可能实现。

  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失业与就业的矛盾、贫富差距矛盾、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矛盾、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的矛盾、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社会公共安全与社会保障现实的矛盾等。还有城乡之间的差别: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的漂亮、马路的宽敞,一方面是农村的凋敝、农业的衰弱和农民的贫困;地区之间的差别:东部的发达与西部的落后、贫困;行业之间的差别:某些行业的高收入与一般行业的低收入的反差;甚至还有环境的不公平: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我们的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了工业和城市,而中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水,⒈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⒈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再有司法的不公、教育的不公平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实一再的提醒着我们--和谐之路还很漫长。

  今年两会期间的相关资料表明,尽管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但是问题和矛盾仍然不容忽视。总括来看,有十大挑战在考验着中国:①粮食供应仍有缺口,农民增收空间有限;②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宏观调空任重道远;③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煤电油运依然偏紧;④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消费品价格影响逐步显现;⑤劳动力供求矛盾短期不会改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⑥体制性弊端尚待进一步消除,改革紧迫性日益凸显;⑦跻身贸易大国却非强国,外部制约因素日益增多;⑧特大矿难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备受关注;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机制、体制问题是关键;⑩腐败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急需建立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这十大挑战,实际上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十大问题与矛盾,也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十大因素。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化解这些问题与矛盾,那么社会就将继续陷入不和谐状态,社会矛盾就会继续激化,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将面临危险。

  为化解这些矛盾与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带给百姓的六大实惠,这将使社会和谐的因素更加具体,更加实在:①9亿农民耕地不交税,种粮有补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代终于来了。②3000万贫困生不再为书杂费流泪。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③900万人实现就业梦想,人们有工作。妥善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还对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④煤矿工人生命安全更有保障。国务院决定今年安排30亿元建设资金,支持国有煤矿的安全技术改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煤矿安全作为突出任务,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这让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更有保障。⑤私营企业家创造财富机会更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这给非公有制企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⑥投资者合法利益得到更多保护。 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农问题”、贫困生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矿难问题等等,每一问题都是敏感的话题、每一个问题都一触即发、每一个问题都事关稳定与和谐,政府的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决心与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正确看待“不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要善于从对立面--不和谐中汲取能量,壮大自己

  不和谐是和谐的对立面,但我们不能用绝对化的观点来看待对立面,以为对立面就是绝对的不好,就是应该克服和排斥。其实,一切对立面双方必有其一致和共通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不可能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同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体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通性;私有制特别是个体、民营和三资企业,它们在纳税、就业和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方面,是和公有制的目标一致的。因此,对对立面也应该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既要看到对立面的相克的一面,又要看到对立面的相宜的一面,相反才能相成,对立才能统一。

  2、要通过增强对立面的积极作用来发展自己

  要敢于和善于扶植对立面,形成相辅相成的态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由于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正确的规范,许多领域对立面的消极作用在弱化,积极作用在增强,这就为扶植对立面奠定了现实基础。在经济上,个体、民营和三资企业作为公有制的对立面,同时起到对公有制补充的作用,当前它们的存在不是过多,而是还很不足,所以才大力向国内外招商引资,推行扶植民营企业的政策。现在企业和上市公司间的借贷和相互担保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在对立面的生存和发展中壮大自己。扶植对立面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开阔思路,拓宽发展渠道。

  3、要促进对立面的结合,发掘新的力量源泉。

  正确地认识和扶植对立面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发挥对立面斗争所不能起到的更大的积极作用。过去对对立面之间的作用关系理解得过于狭窄,只承认它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否认它们互助和协作的余地。其实,对立面双方既然有相互一致的共同方面,它们就存在着相互结合的基础。既然对立面双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那么,它们之间的结合就有可能迸发出比对立面斗争更大的力量和作用。男女相结合才有人类的延续,阴晴结合才有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正物质和反物质的结合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狼和羊也能在生物链上相互结合,促进各自种群的健康和强大……

  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种氛围中,原来的许多矛盾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解,对立面结合的空间和余地空前地增大了。社会主义可以和资本主义结合,这在香港和澳门已经变为现实;公有制和私有制可以相结合,这是我们今天的基本国策;按劳分配可以和非按劳分配相结合,这是今天分配制度的现实,……所有这些结合都不是被动的、勉强的,而是党和政府主动采取的战略性的决策,并且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现在对立面的结合已经深入人心,广泛普及,成为和谐思维的标志性的话语,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等。

  总之,和谐和不和谐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的相互斗争和相互依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也在这种发展中享受着文明的成果。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更为重要,从在哲学的角度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辨证意义也尤为现实与迫切。

(作者:谭伟平,中共炎陵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相关文章


中国律师应该有个自己的节日:中国律师节
烟盒与名片
古代讼师是辩护事业的“先烈”
论法律的富人化
"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辨
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加强沟通交流,共建地球家园
从格言警句看共产党员的本色
关于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的研究
感受对米洛舍维奇的审判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