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尚精神的追求——我眼中的《律师文摘》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5:47:5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律师文摘》第六辑已经面世了。虽然她仍像一个幼稚的孩子,掩映在我案头的书堆之中,但她却让我不能小觑。这不仅是因为编辑们在以《律师文摘》为载体,书写着理想与激情;更是因为《律师文摘》乍起于物欲泛滥的今天,追求法治理想,高雅品位自始不减。

  自2002年春天创刊以来,《律师文摘》坚持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作为办刊宗旨。然而《律师文摘》的这种高雅的定位,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决定了它在短时期内的不赢利。环顾四周,市场的法则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大家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追逐着金钱。金钱正在横扫一切,这是一个务实的年代,高尚正在黯然失色。作为律师,社会的弄潮者,对于社会的参与更加紧密。律师行业中一些有损其职业形象的事例时有发生,钱是赚了,泯灭的是社会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法律职业人的社会责任感。在律师业蓬勃向上的今天,我们却又多了一份忧虑,惟恐这支幼稚的队伍就永远地向金钱追逐下去,向世俗妥协而不复保留一份高尚的精神。因此,《律师文摘》的诞生和成长目前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毕竟《律师文摘》在用它的实践和风格呼吁着律师向高尚精神的回归。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江平教授在《律师文摘》创刊号的卷首语中写道:“在我们今天的律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有些律师是民主法制的破坏者,是邪恶的支持者。律师应属于哲人的范畴,……哲人者,以真智慧给人以启迪、帮助,指点迷津,而不应是法律贩子,借当事人不懂法律的空子赚黑心钱。”律师应该多一点哲人的气质,少一点商人的习气。中国的律师面临着职业品质的提升。这是律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决定的,律师在法律共同体中最具自由人色彩,亦需要更多的自律和社会良知。正如我国青年法学家贺卫方教授所言:“他们(律师)是客户的代言人,同时又不忘记维护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团结,不忘记正义的实现乃是根本的目标所在。”(《律师文摘》2002年第3辑卷首语)因此,律师不仅是经济人的塑造者,也是社会高尚精神的实践者。令人无奈的是,华灯初上时,应酬者多,读书者少;觥筹交错者多,钻研业务者少;苦为稻粱谋者多,甘为法律正义者少。这就是律师业尴尬的现状。律师们进退维谷之间,仅仅抱怨执业环境的恶劣是乏力的。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也需要律师们的积极塑造和良好表现。由此可见《律师文摘》从如此紧迫的现实出发,契合当今律师职业化的发展趋向,致力于律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煞费了几番苦心的。

  在律师职业道德问题凸显的时刻,《律师文摘》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担负起了“匡扶正义”的重责。当然这种职责的负起,是单方面的,没有任何强加的力量,更没有来自律师业的认同和授意。这仅仅是《律师文摘》编辑部同仁们对律师业良性发展的关注之情,或许更是一厢情愿。因为律师们的一夜暴富与他们的境况几无干系。拿做人的道理来办刊物亦未尝不可。俗语道,文如其人,《律师文摘》也恰恰秉承了编者其人的品格──没有铅华异彩,但却高贵得让人肃然起敬。当然这种物质追求的抛却是暂时和策略性的。《律师文摘》如果有商业策略的话,就是宁静以致远。这种商业策略就目前的短平快模式来看是理想化的,然未必又是不可行的。

  《律师文摘》创刊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于“思想性,国际性,前瞻性”,以区别于市场上铺天盖地的“胜诉技巧”、“成功秘笈”之类形而下的读物。《律师文摘》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律师的人文精神和理论素养,这从它精心设计的栏目名称中便可初见端倪。在已出版的六辑中,“法理沉思”一栏既收录了托克维尔、霍姆斯、拉德布鲁赫、哈耶克、波斯纳等近现代享誉全球的大师之杰作,也摘选了吴经熊、江平、邓正来、贺卫方、梁治平等国内法学名家的精品。“经典回放”中更是囊括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几乎所有推动人类法学史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即便“小”如随笔,亦熔优雅的文笔与深邃的思想于一炉,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当然,《律师文摘》毕竟不是理论专著,它同样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风范。在注重上述“三性”的同时,也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律师实践。但它不跟风,不炒作,即使像“判例研究”这样实务性较强的栏目,也不满足于就案论案,摒弃那种“原告诉称,被告辩称,法院认为”的格式化表述,而侧重挖掘案件背后的法律意义和理论创新。如“IKEA域名侵权案”中的法律推理(2002年第2辑)、“微软案”中的判例法之评价(2002年第3辑)、“BBS铝制车轮案”中的权利穷竭制度的冲突与协调(2002年第4辑)、“枫叶诉鳄鱼不正当竞争案”中的反向假冒问题(2003年第2辑)等等。此外,“事件剖析”、“律师说法”、“证据适用”等栏目无不体现着这一编辑思路。正是由于律师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律师文摘》在初创时期并没有迅速得到来自律师业的认可,反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云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法学家、法学翻译家,并在校园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一方面反映了学者思想嗅觉的敏锐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律师界理论研究的边缘化倾向。当然,当时涓涓细流,今已泱泱大乎矣。《律师文摘》已开始引起律师们的注意,在诸位律师们忙碌的办案之余,《律师文摘》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素养,提高办案能力的良师益友。不管《律师文摘》能在硝烟弥漫的市场上苦撑多久,但只要她存在并红火着,她张扬高尚的理想是不变的。我们相信,星星之火,终可以燎原。

(《律师文摘》每年四辑,由江平、梁定邦、张思之、邓正来、贺卫方先生组成编委会,孙国栋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


诉讼时效是谁的“紧箍咒”
何为误?因何解?
年轻律师必修课4:客户的维护与发展
此案应由中国法院来审理
对于高尚精神的追求——我眼中的《律师文摘》
为法官建立起“社交隔离带”
MBO的意义以及与其它“杠杆收购”对比
60位下岗工人 161万经济补偿
做律师先做人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