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方:法律人的时代担当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36:2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法律人的时代担当
——就“西南政法大学学子学术文库”出版访问贺卫方教授


  崔:为祝贺西南政法大学50周年校庆,一次推出50本法学文丛,无论在出版界还是校庆方式上,都可谓前所未有。您作为丛书的策划者之一,这种想法从何而来?

  贺: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大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校庆高峰期”,这是跟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有关的。在清末建校的一些大学如北洋(现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都陆续进入了百年期。另外一个高校“出生”的高峰期是50年代初期,1952-53年的院系调整催生了一大批单科学院——当然,前提是终结了许多综合性大学。从去年开始,这批不少已经改名为大学的学院先后度过50周年校庆。100或50都是传统上的大庆年头,所以全国各地的校庆活动频频举办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不过,观察不少学校的校庆活动,似乎有些格式化了。通常不外乎召开规模巨大的庆祝大会,领导人题词甚至亲自参加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等到热热闹闹的庆典过去,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在母校50周年校庆前夕,我们在北京的一些校友很希望能够以某种更独特而富于意义的方式作些贡献,于是,在法律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就有了这样一套大型丛书。

  崔:我们知道,西南政法大学偏居重庆一隅,但从那儿走出来的法律人,如丛书的许多作者,他们当中很多人已成为当今中国法律界的精英。有人称之为“西南现象”,您如何解读这种现象?

  贺:的确,重庆远离政治中心,又非沿海城市,但是,西南——请容许我这样简称,我不大喜欢“西政”这个简称——确实培养了不少知名的法律人。就文革之后的情况而言,她在几所政法院校中第一个恢复招生这一点非常重要。1982年,全国法律院校共毕业学生700余人,西南一校就占了半壁江山,是所谓得风气之先。1978年,教育部确定西南为全国重点院校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使得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强化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当然,更重要的是,西南的教师对于教育的全身心投入。我们的老师们那种热情而又严谨的治学和研究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此外,偏远有时未必是坏事;少了各种外部刺激,学生们只有埋头读书,相互切磋,这反倒可能成为一个有利因素。

  崔:这套法学丛书命名“文库”,很有些博大精深的意味,它们都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贺:50种著作放在一起,大概可以当得起“文库”的名号了。这些书涉及到法学的各个领域,从法律理论、宪政、法律史,一直到各个部门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十余种出自从事司法以及行政和立法等实务部门的校友之手,这显示了西南毕业生浓厚的学术情结。我相信,这种实务家而钟情于理论,注重以理论导引实践,同时又从实践中开掘理论,已经成为西南法律人的一个重要风格。另外,西南法律人颇具个性的治学路数,尤其是既有厚实的法学专业根基,又有宽广的人文视野的方法论特色,在这套丛书中有很充分的体现。

  崔:这套丛书中,您的书名为《超越比利牛斯山》,听起来颇具文学色彩,“比利牛斯山”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味吗?其中融汇了您怎样的法治思索?

  贺:很惭愧,我的那一本只是自己过去文章的选本,野人献芹而已。书名取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对于正义标准随着地理的纬度而变化的批评:“所有的正义或不正义都在随着气候而改变其性质。三个纬度就颠倒所有的法理,一个经度决定真理,根本大法频频改变……以一条河或一座山来划界是多么可笑的正义。”所谓超越比利牛斯山,就是要追求正义准则的统一性而非国别特色,深入地挖掘法律制度建构必须关注的内在机理,意味着对法学本源的探索,表达了对“毋固、毋我”境界的向往。

  崔:我注意到,司法改革是这套丛书着意探讨的一个重点话题,那么在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中,作为法律学人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贺:的确,司法改革是文库中不少著作的主题,这也反映了近十年来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趋势。司法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良好的司法制度,我们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治有关,同时,至少我曾经设想,司法改革可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建立一套公正的司法体系,我们很可能实现深层次制度的渐进而平稳的转型。当然,近来这样的想法受到了某种质疑;目前司法改革遇到的某些阻力表明还是需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过,我们还是确信,法律人对于司法正义的推进是有助于更广泛的社会变革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法律人一方面要致力于法律体系本身的完善,另一方面,参与政治、改造政治生态也是他们当仁不让的使命。

  崔:您是西南78级学生,你们这一届毕业生似乎怀有一种深深的“西南情结”,西南留在你们心底最深处的法律精神是什么?

  贺:那种“西南情结”可能多少跟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已经人到中年,开始怀旧有关吧。当然,重庆的那种爽直、朴素的民风民情给大家的熏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冰心女士曾说山东是她灵魂的故乡。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而言,重庆也是梦牵魂萦的所在呢。至于说法律精神,在一个尚未实现法治的国度里,可能各个法律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一种专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相互冲突带来的心灵震荡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西南人虽然有些处江湖之远,不过这种忧患意识似乎正因为遥远而愈发强烈。

  崔:面对走过50年的母校,面对50本法律丛书所见证的学术成就和法治进程,您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贺:我想起了西南校园里那些高高的台阶。这50本书是成绩的总结,作为作者之一,更希望它们成为后来学子们跋涉学术以及法治高峰的50级台阶。

  2003年9月19日,2003年9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时有些删节,这里是全文


文章出处:法律思想网

相关文章


王海云:中国刑辩律师的困惑与苦恼——皆因内忧外患
在西南政法大学五十周年校庆典礼上作为校友代表的致辞
贺卫方:律师的政治参与
左卫民:司法改革理念纵横谈
贺卫方:法律人的时代担当
顾培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上)
现代化与中国律师制度的发展
分明非梦亦非烟——序刘桂明《法治天下》
律师辩护:有待保障证据开示:尚需论证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