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_儿科疾病库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1 22:35:2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数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但需与病理性黄疸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疽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第4天达高峰,血清胆红素204umol/l( <. 12mg/dl), 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的生理黄疸可出现较晚、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晚((3~4周)。在生理黄疽期间小儿一般情况好,不伴有其他症状。病理性黄疽则表现在黄疽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发展过快(每天增加5mg/dl )、程度过重(>.12mg/dl)、消退过晚或退而复现及伴其他症状,严重者可因脂溶性游离胆红素增加而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严重脑细胞损害即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直接胆红素为水溶性,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
【诊断】
(一)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表1-1)。

表1一1 儿病理性黄疽病因
╠╠╠╠╠╠╠╠╠╠╠╠╠╠╠╠╠╠╠╠╠╠╠╠╠╠╠╠╠╠╠╠╠╠╠╠╠╠╠
胆红素产生过多 胆红素结合障碍 胆红素排泄异常
1.新生儿溶血病:abo,rh等 1.暂时性结合胆红素抑制物的存在:母乳性黄疽,lucey -driscoll综合征 1.肝炎(病毒性,寄生虫性,中毒性)
2.红细胞酶缺陷:g-6pd、丙酮酸激酶等缺乏 2.先天性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病 2.先天代谢病: α1一抗胰蛋白酶缺乏,半乳糖血症,果糖耐受不良症,酪氨酸代谢病dubin-johnson综合征
3.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椭圆形、固缩、口形细胞增多症 3.其他: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克汀病,先天愚型等 3.先天性胆道闭锁
4.感染:败血症,torch感染 4.胆总管囊肿
5.体内出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皮下出血等 5.胆道受压引起梗阻性黄疽: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

6.红细胞增多症:(胎-胎、胎-母间输血),扎脐延迟 6.胆汁粘稠综合征,byler病,先天性肝内小胆管发育不良

7.肝肠循环增多:肠闭锁、幽门狭窄、喂养延迟等

╠╠╠╠╠╠╠╠╠╠╠╠╠╠╠╠╠╠╠╠╠╠╠╠╠╠╠╠╠╠╠╠╠╠╠╠╠╠╠

(二)诊断步骤。
(三)定期监测胆红素,及时发现胆红素脑病。间接胆红素>.18mg/dl,可通过血脑屏障,损害大脑基底节的神经细胞造成胆红素脑病;或损害内耳细胞引起耳聋。故应密切观察胆红素水平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
【治疗】
(一)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以去除病因。
(二)一般治疗注意保暖,供给足量热卡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及时纠正酸中毒及低血糖。避免应用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活性的药物(如维生素k3、磺胺等)。
(三)光疗是一种疗效显著而安全的方法,通过光疗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为一种无毒性水溶性双吡咯,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减少换血3 无论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值>.12mg/dl,均可给予光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以波长425~475mu蓝光最有效,但普通日光灯也有效。光疗时患儿应裸体,要保护眼睛及生殖器。为避免发生青铜症,直接胆红素>. 4mg/dl时不予光疗。光疗只适用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者,只是治标,不是治本。
(四)酶诱导剂应用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并增加肝细胞y蛋白含量及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摄取直接胆红素的能力。生后第1周口服有效,剂量为4~8mg/kg?d。
(五)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减少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1g白蛋白可结合15mg胆红素)。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提高酶的活力。泼尼松每日1~2mg/kg,或静点氢化可的松每日10~ 20mg。
(七)活性炭和琼脂可减少肠壁对间接胆红素的再吸收。口服10%活性炭每日3次,每次5ml.或琼脂每次125~250mg,每日3次。
(八)中药以茵陈篙汤为主。
(九)合并症的治疗必须针对各合并症如窒息、酸中毒、感染等,及时正确地治疗,以避免或减少因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展成核黄疽的危险性。
(十)换血疗法胆红素>.20mg/dl,尤其是新生儿溶血症,脐血胆红素超过3.5~4mg时为换血指征。换血可较快地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并可提供白蛋白及纠正贫血。但需有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及充足的血源供应,副作用较多。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相关文章


新生儿出血症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低血糖症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低钙血症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黄疸_儿科疾病库
母乳性黄疸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惊厥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呕吐_儿科疾病库
新生儿硬肿症_儿科疾病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