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法规:长三角新经济在竞争中走向融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1 19:22:2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竞争是城市关系的常态,是地区经济活力的源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竞争,造就了昆山、吴江乃至苏州等一批全国引资明星;长三角的新一轮竞争还将推动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水涨船高。
 共同的选择
  竞争是长三角大合唱的主旋律,合作则是其和声。
  这是在实践中认识的真知。在江苏吴江市盛泽镇,一条名为清溪塘的河流穿镇而过,将吴江与浙江嘉兴连在了一起。盛泽镇建成了直通太湖的生活水源管道,嘉兴也已建成污水排海通道。本来,只需将盛泽镇的管道延伸到嘉兴的王江泾镇,嘉兴就能直接取太湖水,解决生活水源难题;而嘉兴只需允许盛泽接通其污水排海通道,也就解决了盛泽的工业污水问题。这本是两全其美事,却因为行政分割成了奢望。于是,有过种种教训的长三角诸城市,“强化经济板块概念,淡化行政区划概念”的呼声日起。
  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苏浙沪三地或十五城市联手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而“接轨上海”也已超出了单纯招商平台的含义。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在江苏沿江开发战略会上说,从一条沪宁线变成沪宁和沿江两条线,江苏就能在更高的水平上与上海接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建设好杭州湾这个平台才能深入接轨上海。就是连对上海修建大小洋山港很有看法的宁波,也没有停止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正在积极打造沪杭甬2小时“金三角”。当“接轨上海”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在产业布局和经济收益中均获得体现的战略规划时,事情便有了质的不同 合作不再是沪宁、沪杭高速路时代的单边的“一对一”买卖,而是着眼于长三角整体的多边、全面的融合。
 错位的发展
  三地政府、外资和民企,五种力量推动着长三角融合的车轮向前。到2002年底,沪、苏、浙三地共批准协议外资1800多亿美元,实际到位1000亿美元以上,大多汇聚于长三角15个城市。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公司进入这一区域。跨国公司的一些大项目催生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而诸多产业集群正有力地推动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顺理成章的融合结果是多种形态的发展。由于行政区利益的现实存在,真正做到长三角一体化并不是一件易事。但竞争中的融合毕竟已开始,城市功能定位的目标多少能反映一些时下的行为和心态。与上海毗邻的苏州,将自己与上海的关系形象地描述成“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发展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南城市提出和上海接轨,南京将自己定位为承接和延伸上海的辐射,成为长三角地区向中部省份辐射的“中转加油站”,使长三角未来发展有更广阔的腹地。杭州则提出扮演“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角色,着力培养较强的产业与技术创新功能、商品和要素聚集功能、信息及旅游功能,形成“游、住、学、创”的城市特色。
  共同的选择,错位的发展,将使长三角走出一条新的前进之路。

相关文章


对于违反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处罚规定
私营生产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权审批程序
检查处理违反外汇管理行为办案程序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
外贸法规:长三角新经济在竞争中走向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英文版
对外贸易法有望作哪些修改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