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生:窥一斑可见全豹---庞德五卷本《法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59:4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周旺生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

  庞德教授五卷本《法理学》已由法律出版社以中译本形式于近期推出。中国学人由此可以直接而便利地晤面这部法理学鸿篇巨制。这无疑是学界读书生活的一件幸事。

  18年前,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作访问研究。那年深秋的某个午后,我徜徉于墨大法学院藏书富足的图书馆时,就首度为庞德这套装帧考究、气度不凡的大开五卷本著作所深深感染。此前我在北大读研究生时,虽曾于检索学校图书馆馆藏法学著作时见过此著书目,但当时感觉并不怎样:庞德固然是个大家,却需要以五卷本的规模才能摆平法理学,这恐怕是他自身也未得法理学的精要。




 

  如今,这部煌煌巨著真的矗立在自己面前,真所谓人怕当面,我不大好意思继续“在战略上藐视”西方人的作品了。相反,我从书架上径直取下这五本著作,办了借阅手续,又径直抱回我在墨大法学院三楼那间办公室去了。

  当时国内主流法理学,还被人们谦逊地称为法学基础理论,其体系、内容和基本指向,同西方学人的主流法理学几乎毫无相似之处,而这种巨大的差异既不是一句中国特色的解释所能了得,更不是我强他弱所造成的结果。

  相形之下,我为中国法理学和法理学人感到惭愧。为参与到尽快摆脱中国法理学落伍局面的努力中去,我终日泡在人家的图书馆里收集法理学方面的资料,而在所有这些资料中,给我印象更深的主要作品之一,便是庞德先生的五卷本《法理学》。

  我在当时以至于今天的一个主要想法是,中国法理学乃至于整个中国法学的繁盛,需要有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分为若干阶段依次递进,而开始的时候选择西方经典作品中一些带有学科框架性或体系化的著作,并且这些著作也有相当的纵深,推介于中国,比之偏重于翻译一些阐述细小主题或具体主题的著作,应当更适合中国学术发展的规律和近期需要。翻译介绍后一方面的作品也有必要,但那主要应当是稍后的事情,否则效果不会甚好。

  受这种想法的驱使,我希望国内法理学界和译书界能关注像奥斯丁的《法理学讲演集》、霍兰德的《法理学原理》、萨尔蒙德的《法理学》、弗里曼的《劳埃德的法理学总论》、费里德曼的《法律理论》、特别是庞德的《法理学》这样一类作品。

  我所以看重庞德五卷本《法理学》,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基于我对中国法理学的构成及其渊源性要素的贫困所抱有的忧虑,以及希图改变这种状况的愿望。我向来以为,独立而完整的学科,通常是由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正是这些要素的独立存在,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发生关联作用,使得这门学科能够作为一种规范的或具有科学意义的学术现象,而体现其自在自为的价值。

  中国的一些法理学著述在构建法理学的体系时,或是表现出惰性,一味地沿袭过去的落后结构;或是表现出盲目性,随意按自己的认识取向确定法理学的结构,两者都不能按法理学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和阐明法理学,这就容易偏离科学轨道。以中国现有的法理学结构,显然无以同当代世界主流法理学体系对话。中国法理学在结构方面偏于一隅的境况是到了非变革不可的转折时期了。如果我们的法理学研习者不能熟谙法理学是渊源于何种资源、进路和动因的,他们对于法理学的研究和学习,充其量就只能是舀到法理学之水,而未能尽溯法理学之源,因而只能是表层的、浮光掠影的、雾里看花的。

  而庞德《法理学》的价值,对我们学界而言,正在于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两百万言的系统化的法理学理论学说,不仅让我们知道中国法理学所阐述的理论学说在选题范围、视野开阔程度、特别是研究深度等方面,同人家相比有怎样的差距;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由内容性要素、方法性要素、渊源性要素所完整构成的法理学体系。

  读者将会明显地注意到,在庞德两百万言的系统化的理论学说中,还直接包涵着法理学结构中的另外两个要素,即法理学方法论要素和渊源性要素,尤其是大面积地,并且是集中和系统地包涵了法理学的资源、进路和动因这些渊源性要素,特别是法理学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两方面的资源性要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庞德《法理学》所阐释的每一个理论学说,几乎都有渊源性要素作为支撑。它是一部立体性的法理学。

  我看重庞德的《法理学》,也因为这是庞翁以近乎九十的高龄向他一生钟情的法理学所作的谢幕性演出,既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又是他晚年的最后力作。就在这部五卷本著作面世不到五年之际,他的主人终于走完长长的人生之旅和非常成功的学术之途,驾鹤西去。《法理学》虽然主要是庞氏早年作品的汇集,但这些作品是经由一位饱经学术沧桑和世事变故的成功老人的编纂而形成的整体,是这位老人对自己青年时代的学业所作的富含深情的学术鉴定。年轻人的锐敏和学术老人的成熟,浑然一体地融会于这部巨著之中。这样的著作不是很难得么?

  庞德在学术研究方面视野极为宏阔,而同时又极擅作精微细密的考辩,读他的《法理学》,会随处发现他也有中国老式学者注重考据的印痕。他坐镇社会法学领地,但又非常明了其他学派的长短,并且从不拒绝吸纳。他不仅是某个领域或学派的领袖和杰出代表,他还是个开放的、有广阔胸襟的学术绅士。他是一位典型的务实的现实主义者,但又极为关注历史,所论所述多为相关主题的全部学术精华的总结。他并非只看重社会学方法,而是也非常注重运用其他方法,包括自然科学方法,比如,他总是像收集和运用植物标本那样研究法律问题--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庞德这部五卷本巨著中一窥其貌。


相关文章


钟明霞:信用法律制度研究
西方法律解码(之一)
徐友渔:克服恐惧也是爱国--《律师文摘》第四辑卷首语
刘桂明:痛悼颜湘蓉律师
周旺生:窥一斑可见全豹---庞德五卷本《法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敬云川:关于境外并购的反垄断审查
孙国栋:“特别辩护”的可贵与遗憾
彩衣吹笛人与合同的诚信
易继明:法律是一种思维的幸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