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七大:看中国的民主与法治的进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6:59:5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民主与法治的解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有进一步的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而法治作为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子》中也出现了“以法治国”一词。其后,战国时期的商鞅、韩非等人又发展了“法治”思想。近代一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法治的建立。然而他们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建立法治国家。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就。但是由于后来受“左”的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法制建设一度遭受过严重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十分强调法制建设,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6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涵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就是要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我党和国家历来建设的重点,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与法治的推进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回顾党的艰辛历程,回首我国建立、发展、推进民主与法治的进程,展望十七大精神。十七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将会加速,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基层民主与依法治国均将稳步推进,有效呼应中国民众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总的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彰显 

  1、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是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民主的基石。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2、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制度完善。 

  “代表比例城乡平等,写入十七大报告。在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选举法》规定,我国人大代表的城乡比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就是说,同样的人口数,农村的代表名额只有城镇的1/4。“这种4∶1的比例存在弊端:在人大代表中农民代表很少,代表反映农民的诉求受影响。”理论上,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取消农业税、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农村义务制教育等措施,是从经济、社会权利来保障农民与城市人的平等权,城乡选举代表比例相同,则是提出了政治上的平等权。因为政治上的平等,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的平等,这样就有利于将来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项建议,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是及时而必要的。十七大报告“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真正要成为现实,还需要依照法律程序先修改《选举法》,这样才能将执政党的意志转化为法律意志。 

  3、坚持以经济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民情都有所变化、有所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将有效解决目前中国的权力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有:首先,政府行为不规范;其次,对公共权力的运行缺乏监督。目前,中国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在内的民主监督体系框架,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其三,领导干部的权责不统一,责任制和问责制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 而解决的关键就是要实现民主的有效形式偏少,建设力度偏小,制度资源不足等问题。  

  4、不断发展多层次民主协商。 

  近年来,中国协商民主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民主党派的领导干部也开始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但是还有待于把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同步召开,使民主党派参与到中共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之中,共同协商。同时与群众进行政策协商,使政策真正成为群众意志的体现,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方向。协商民主的发展,最具有现实意义和贴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就是民主协商要向政策层面的协商发展。决策机构能否以及如何与相关人民群众进行协商,使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平衡,使决策更加科学,这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  

  针对政府机关干部开展民主协商的素质不足,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足,是中国目前社会群体的政治组织化程度不高,相关的群体和组织诉求难以集中、概括和表达。完善的立足点应该是推进听证会制度上的有效实施,使老百姓能够拥有有效的信息沟通管道,有效地集中和表达,民主协商的质量就会高很多。因此,民主协商的形式、步骤、过程需要进一步建设。  

  5、努力建设民主监督体系。目前,中国的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我国监督体系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监督体制建设呈现出分类推进的特点,但是其内部细致的监督机制和规范还没有得到填充,各类监督的发展也不平衡,有待于形成监督合力。比如,党内监督仍将是监督体制建设的重点,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样值得期待,司法监督还要加强。此外,人民群众也通过上诉和申诉的程序对司法体系进行监督也有待加强,未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司法体制内部的素质,使司法体系能够接受监督,能够经受监督,而司法监督建设更要依赖司法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6、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开法制讲民主,就失去了法律依据。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石。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抑或是政府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目前还有一些公共权力没有严密的法律来规范,致使一些权力“有权力无程序”、“有权力无责任”,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导致权力的膨胀,有可能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侵害。同时,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还缺乏具体化,也导致了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对公民私权的尊重不够。法治建设需要进一步为权力的运行设立程序和规范,使权力运行进入法制化轨道。中国法律对权力制约将从一般的号召和政治原则,过渡到社会实践的层面,目前在这些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多迹象,十七大以后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7、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相关文章


彩衣吹笛人与合同的诚信
易继明:法律是一种思维的幸福
贺卫方:精英们为什么会被误解
刘桂明:专门做刑事辩护的律师有饭吃吗?
读十七大:看中国的民主与法治的进程
乔新生:中国法系呼之欲出
李玉华:刑讯逼供:仅仅禁止是不够的
王思鲁:律师界“教出徒弟,饿死师傅”现象透视
敬云川:新律师法:保障律师权利改善执业环境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