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性过早搏动_儿科疾病库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1 22:37:0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过早搏动亦称期前收缩。系指比主导节律提前出现的异位心搏。按异位起搏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及室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ventricular presystole )(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找不到直接的病因。文献报道正常健康小儿室早发生率约为0.17%~0.44%。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以青春前期、学龄儿童及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多见,holter心电图在正常健康儿童室早发生率为10%~30%.室早亦可发生在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患儿,或可发生在某些代谢紊乱及药物中毒等患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年长儿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心脏听诊可闻提前出现的心搏及其后有较长的间歇。
(二)心电图检查 可明确诊断。
1.有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提早的p波。
2.提前出现的qrs波形态异常,时限增宽,婴儿>.0.08秒,儿童>.0.10秒,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早搏后常有完全性代偿期。
(三)其他实验检查 频发性室早或呈二联、三联以及连发者,必要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动态心电图 即holter心电图,可连续24小时记录心电图变化并可发现有无其他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
2. 运动负荷心电图 包括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踏车运动试验等。运动负荷后心电图室早的增减或消失,以及有无连发性或多源性,有助于室早性质的判断。本试验仅限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四)病因判断 通过病史、体检及实验检查,尽可能明确病因。诸如二尖瓣脱垂、高血钾症、q-t间期延长综合征、洋地黄中毒、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后或并发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室早,后者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猝死。
(五)鉴别良性与器质性早搏 可参考下列各点:
1.有心脏病基础时,多为器质性。
2.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治疗过程中发生,常表示毒性反应。
3.代谢紊乱如高血钾症及q-t延长综合征等病理状态下发生的,多提示器质性。
4.室早呈二联、三联的形式或两个、三个连续发生。
5.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早。
6.室性并行心律。
7.室早qrs显著畸形、qrs间期>.0 .14秒。
8.早搏后t波改变。
9.r重t现象。
10.频发室早。
11.运动负荷后室早增多。
12.心电图同时有心肌损害表现。
上述各点有助于室早性质的判断,但往往尚需较长时期随访后始能确定。单从心电图所见有时很难判断,不过连发性、多源性室早及r重t现象等应予重视。若小儿临床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运动后早搏减少或消失往往提示为良性早搏。
【治疗】
室早的治疗取决于其性质、病因、症状、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发展或严重心律失常。良性早搏多无自觉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对家属及本人做好解释工作,并应较长期予以随访。
(一)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予以纠治。如因药物过量引起的室早应立即停药;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即刻停用洋地黄,并应用氯化钾及苯妥英钠治疗;风湿性心脏炎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q-t延长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者所致的室早,宜用心得安或氨酰心安;低氧血症、代谢及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的室早应及时纠正其原因。
(二)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儿科首选药物为心律平(ic类),其药理作用为明显抑制0相,显著减慢传导并轻度延长复极。临床起效快,副作用轻微,口服剂量为每次5~7mg/kg,一般从小量开始,长期服用以每次4~6mg/kg,每6~8小时1次,疗效稳定后连续服药3~6个月,其后减量至每次2~4mg/kg,再维持一段时间后停药,总疗程一般6~12个月。本药耐药性小,反复应用仍可获满意疗效。
氟卡胺亦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也是当前治疗室早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其半衰期为11~12小时,口服吸收好,剂量按每日60~100mg/m2,分两次服用,应用3日后可达其最大效应,然后按原剂量的10%逐渐加量,达每日平均剂量为150mg/ m2。本药副作用轻,且在儿童很少发生。

相关文章


小儿急性心包炎_儿科疾病库
小儿慢性缩窄性心包炎_儿科疾病库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_儿科疾病库
小儿直立调节障碍_儿科疾病库
小儿室性过早搏动_儿科疾病库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_儿科疾病库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_儿科疾病库
小儿消化性溃疡病_儿科疾病库
小儿胃食管反流性疾病_儿科疾病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