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九)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28 11:24:3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81、德育的理论派别
⑴德育理论不同于德育经验,它是概念化、抽象化和系统化的德育知识体系,是大量的德育经验的结晶,是德育学术研究的结果,是对德育工作规律的主要追求和表达。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为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提供知识基础。德育理论的贫乏和滞后是影响德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教育学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德育理论,它们各自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解释和揭示德育工作中的若干规律性联系。批判性地认识和掌握这些德育理论,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
⑶中国传统儒家的德育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为本位,努力追求伦理与政治、伦理与教育、伦理与人生的统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德育理论。其精华部分主要包括:政治、教育、人生均以伦理为本,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的社会和人生价值;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道德境界的人,这种人能够做到“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具有坚定的道德操守和高尚的道德气节,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突发事件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已”,“舍生忘死”;德育的原则和方法非常丰富,如“知行合一”、“自省自克”、“躬行践履”、“长善救失”、“防微杜渐”、“持志尚气”、“以认统利”、“相观而善”,等等;教师非常注意自己的道德形象对学生的影响,追求“业师”与“人师”统一的教育境界;在德育评价方面,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强调“合志功”。儒家的德育理论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也有超越历史和阶级局限性的反映德育工作基本规律的内容。
⑷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也有丰富的德育理论。20世纪西方的教育理论派别主要的:杜威经验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拉思斯等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威尔逊的功利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贝克的反省价值教育理论、布贝尔的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等等。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第一,反对道德灌输是各种理论流派的共同呼声和理论基点;第二,认知主义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的主流;第三,道德相对主义在理论上被普遍重视;第四,形式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由盛到衰;第五,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趋向多学科参与与整合。

8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学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确定这一内容为本学科研究对象的理由包括:①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领域、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②它反映了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教育是一个系统,它含有三个子系统,即:经验传授系统、经验接受系统和经验系统。③它反映了当代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近20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体差异、课堂管理与教师心理等。概括地讲,即集中在教与学的心理过程、如何促进教与学的效果上。④这一研究对象的确定,有利于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进行明确区分。

8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与教育实践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问题,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发现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探求如何促进学与教的效果。

84、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体系包含三部分: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教学和课堂管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问题。总的来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课堂管理心理、个体差、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测量与评定、教师心理。

8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客观性原则: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地收集资料,详细记录外部剌激、个体的行为反应、口头报告等。在分析和整理资料时,要采用客观指标来评定,切忌主观臆断。作结论时,应根据事实下判断。⑵系统性原则:即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在研究过程中,要考虑被研究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心理的发展、变化。此外,还必须考虑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克服片面性,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研究结果。⑶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8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而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优点是能保证被试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且简便易行;缺点是研究的客观性不容易行到保证。
⑵实验法:实验法是人为地控制或某些条件,使一定的心理现象产生,从而探索心理现象的活动规律的方法。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又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根据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观察教师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将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能较好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但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有时难免条件控制得不很严格。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实验设备或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其优点是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精确的控制,研究结论精确可靠;但由于是在人为的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在结论的可推广性上存在一定欠缺。
⑶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试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现象。具体包括访谈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个案分析法以及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87、学生身体的发展
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与学前儿童相比,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①在学生阶段的前半段,男女学生的身体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②在学生阶段的后半段,女生身体发燕尾服的速度快于男生。
学生身体的发展从低年级起,都会达到以以下程度:①维持身体平衡,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在跑、跳、投掷等情况下,都能维持身体平衡②对于运动学习,在运动方面,学校设置的体操、球类、舞蹈等项目,都能学习③协调动作技能,在动作技能方面,都能达到手眼协调和从事相当精细的活动,如写字、弹琴、绘画等。
⑵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及性别差异:①身体外形发生变化,身高迅速增长,体重迅速增加。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进入青春发育期后,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教育大幅度提高,达到第二次生长高峰(第一次是出生后的第一年)。②出现第二性征,性发育成熟。在青春发育期,性激素的分泌促进了第二性征的发育,导致了男女学生身体形态上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器官、性功能的初步成熟。

88、学生的个别差异
⑴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智力在发展水平上有很大差异。智力水平在全体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即智力极高和极低的人占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在群体中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特点。②智力在类型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有些学生长于记忆,有些学生长于推理,有些学生长于理解,有些学生长于表达,等等。③智力在表现早晚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有的人年幼时就显露出过人的能力,有的人则较晚。
⑵学生的非智力差异:非智力差异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它又可以分为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的非智力差异;认知方面的非智力差异主要有认知类型和学习类型的差异,而非认知方面最重要的是成就动机的差异和自我概念的差异。①认知类型的个别差异:认知类型也称认知方式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于认知类型的研究,目前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a场依存性对场独立性b冲动性对沉思性c整体性对系列性d发散思维对聚合思维e内倾对外倾。②学习类型的个别差异:学习类型也称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时,通过对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认知、情绪、意志、生理等方面的习惯特征。③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决定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全力以赴,以期实现预定目标并获得成功的心理过程。成就动机包含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需要和避免失败的需要。也就是说,成就动南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成就动机水平或特点,有的人动机水平很高,有的人偏低,有的人喜欢追求成功;有的人则倾向于逃避失败。
⑶学生的性别差异:①智力的性别差异:总的来讲,男、女生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不是固定的、直线式的,它随着年龄增长和智力活动的内容而发展变化。②性格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讲,男女生在性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男生比较独立,女生则比较顺从;男生倾向于竞争,而女生倾向于合作。

89、学习的概念是什么?
关于学习的一般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或,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阐述如下:
①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②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但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而只是导致了行为潜能上的变化或者说思维上的变化,也可礼为发生了学习。当然,这些变化必须是持久的变化,而非短暂的、一时的变化。
③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
④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它不仅指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指态度、行为准则的学习,也包括从出生一直持续终身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90、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由于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所以当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时,很容易处于被应付状态。

相关文章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三)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二)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一)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九)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八)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七)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六)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