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一)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5:28 11:24:2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101、原理学习的方式
原理学习有两种方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指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独立发现概念间的关系。接受学习指教师将原理以命题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使新的原理融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02、问题解决的性质
⑴问题: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问题包含四个成分:①问题情境;②已有的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即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⑵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或概念、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问题解决有以下特点:①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即第一次遇到的问题。②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③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

103、问题解决的过程
①杜威的五阶段论:开始意识到问题、识别问题、收集材料形成假设、接受或拒绝试探性的假设、问题解决和评价。②华莱士的四阶段论:准备收集信息阶段、深思酝酿状态、灵感或启迪(即问题解决方案的突然出现)、验证检验各种方法。③当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四阶段说: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04、问题解决的理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试误说、顿悟说和信息加工模式等
⑴试误说:是桑代克提出的。他在研究猫打开迷笼的研究中发现,猫在迷笼中寻找笼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开始是一些盲目的动作,偶尔碰上门栓打开笼门;下次再关进迷笼时,错误会减少,会较快找到笼栓。这一理论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盲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一种尝试错误的渐进的过程。这种观点由于忽视了认知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因此,只是适用于解释简单问题的解决。⑵顿悟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在研究黑猩猩取香蕉的过程中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在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结构,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这种观点强高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成分,即个体对问题情景的理解以及重组情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但是,苛勒却认为这种顿悟是先验的,带有唯心的成分。
⑶信息加工论模式:将问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将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属纽厄尔多和西蒙。他们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体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中间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将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因此,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搜索算子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算法式,指将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方法都算出来;另一种是启发式,即只试探那些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有价值的算子。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我们理解问题解决的本质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人类信息加工与计算机信息加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⑷现代认知派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①奥苏伯尔等人的模式:1969年奥苏伯尔和鲁宾森提出,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呈现问题情境;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填补空间,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即根据已知条件和目标,根据有关背景命题、某些原理或策略来填补问题空间;解答后进行检验。


奥苏伯尔的问题解决模式


②格拉斯的模式:格认为,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即对问题进行理解;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构问题表征,即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或对以前的理解的修正;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

这一模式将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会遇到挫折、失败或停顿等。

10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特征是不同的。
⑴认知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开始阶段。从传授者的角度来年,主要是讲解与示范;从学习者的角度看,主要的理解学习任务,形成目禁区表象和目标期望。
⑵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将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⑶联系定位阶段:此阶段的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面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⑷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

106、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⑴行为派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巴甫洛夫认为,动作技能是先行动作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来暂时神经联系并变成后继动作的信号来实现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
⑵认知派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家在承认动作本身是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的同时,更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如韦尔福德的动作技能形成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感觉接受阶段、由知觉到运动的转换阶段、效应器阶段,如下图所示:

107、动作技能的培养
⑴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①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某种动作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动机②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期望。
⑵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导向功能,能引导学生做出规范的动作。教师在示范之初应放慢速度,分解动作,并简明扼要地讲解一些操作原理,尤其是动作概念。
⑶练习与反馈:练习时,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还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并且,练习过程中应提供恰当的反馈。

108、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有三大功能:①激发功能,动机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这里,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②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这里,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批示器,对行为起着导向作用。③维持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这里,动机是维持行为的续动力,对行为起着续动作用。

109、动机的类别
⑴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划分,人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两类。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理需要为基础。社会性动机以人的较高层次需要,如交往需要、自尊及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为基础。
⑵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凭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内部动机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它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外部动机的满足往往导致有机体更多的心理压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龄儿童早期阶段的外部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动机逐渐发展起来。

110、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
学会了学习策略,未必就能在学习中运用这些策略,因此,在强调学生学习策略的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也就是积极主动地激励自己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面对一个学习任务,他能设置管理目标、运用无前的知识、考虑可选的策略、设计实施计划、遇到困难时考虑相近的策略等,以此来监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说学习策略是一种包含订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管理策略的过程性知识,那么,自我调节的学习就是积极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和能力。

相关文章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五)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四)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三)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二)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一)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十)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九)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八)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七)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